張瀞心專欄 / 一千次晚安:安靜,卻衝擊力十足

2015/03/26|
by 張瀞心
這部電影帶給我的衝擊力,像是被重重地揍了幾拳、剝光衣服,無助地跪在地上。想起了女主角蕾貝卡拿著相機,沉默地按著相機。但相機鏡頭對準的畫面,令人心碎又憤怒。從茱麗葉畢諾許的些微表情,我也逐漸陷入劇情內,隨著女主角一同情緒起伏…。

女主角的設定,是位職業戰地攝影師,工作時看起來強悍,對於這個世間隨時懷抱著質疑、憤怒。她的熱愛工作的程度,甚至能為此燃燒生命的一切。而在遙遠的另一端,家人正苦苦守候,隨時得做好最壞的打算。發生意外後,即使身邊有親愛的家人圍繞著,但親情、愛情、熱情所產生的拉扯,讓蕾貝卡陷入兩難;回歸工作、還是陪伴在家人身邊,都相當難以割捨。

挪威導演艾瑞克波貝對於畫面的構思冷靜、均衡,給了影后茱麗葉畢諾許相當大的空間,盡情演繹角色。以至於她的任何情緒,都能夠直接重重地打在觀眾的心上。即使在真實的人生經驗中,我尚未經歷過如此矛盾的抉擇,但同為女性,仍是隨著劇情起伏,逐漸同理那般矛盾的心境。也許是鏡頭的冷靜,讓所有的情緒都穿透螢幕,赤裸裸地展現,是部衝擊力不小、後勁十足的電影。

我愛極了導演捕捉到女主角許多形單影隻的畫面:在海邊,無語面對遙遠的地平線、蜷縮在客廳,將臉埋進膝蓋,回想剛剛的爭吵,若有所思。凸顯出世界的浩瀚,對比出人類的孤獨與渺小。而蕾貝卡的沉思,其實也其來有自。導演以自身擔任過戰地攝影師的經驗,來設定角色,間接拋出了戰火連天的地區,急需其他國家的關懷與協助。

先前觀賞丹麥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的《謊言的烙印》(The Hunt)、芬蘭紀錄片導演Sonja Linden的「五星級生活方式」,再接著觀賞這一部挪威導演的片子,雖然這三部電影在議題上差距甚大,但北歐導演的畫面,總是讓攝影機的畫面當「誠實的旁觀者」,營造出劇中人物直接與觀眾直接心靈交流的氛圍。另外,色調也都呈現冷色、白色等聯想到雪國的色彩,即使鏡頭下的國家,如同《一千次晚安》在中東取景,卻好像仍有著北歐的冷冷空氣。片尾蕾貝卡拿著相機,絕望地淚流滿面;透過導演的鏡頭呈現,雖沒有直接,卻也間接冷冽地批判,光靠戰地記者的照片,無法根絕問題,只能拋磚引玉,祈求照片的觀眾,能夠針對問題根源,有所行動。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