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心專欄 / 《因為愛情》:愛情之外的人生課題

2015/04/27|
by 張瀞心
文/ 張瀞心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的《Him》、《Her》兩部電影,被翻譯成:《因為愛情:在她消失以後》、《因為愛情:在離開他之後》。乍看中文片名,愛情似乎是本片主軸;但正如英文片名中所述,伊蘭諾從婚姻關係中的消失,除了愛情,更激盪出,她周遭的漣漪效應:親情、友情。

分為男、女版本的同一故事,補足雙方對於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同時透過故事的推進,展現男女有別的對比,加深男女雙方強烈的特質。觀看異性版本的當下,想必大部分的觀眾(我)或多或少都會萌生「原來如此」,這種窺見到異性想法的體悟;而在觀看同性版本的當下,則是產生「啊,我也會這樣呢...」的同感。

逃避有別

由男女看法之間的對比、情感的主線延續下來,挖掘出隱藏在底下的人生課題—經歷創痛;這似乎是比起情愛,整部電影所想表達的核心宗旨。

人生本不可能一帆風順,從自身的經歷、他人的經驗當中,已經能夠得知,並且有心理準備。但當人生中的浪滔來襲時,芸芸眾生還是措手不及,身、心皆被波滔撕裂成碎片。

經歷創痛的初期,如同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一樣,將「逃避」當作答案,隨便填入人生的習題之中,草草作答,方式同樣男女有別。女性選擇空間的逃離—像是伊蘭諾的突然離去,過新生活、進修,男性則是選擇,將創口深埋內心的逃離—像是康諾,避談整起事件,埋首工作;無非都是想藉由週遭事物,沖淡濃郁的苦痛。負責為這兩部電影作曲的Son Lux所製作的配樂,營造兩位身在紐約的都市遊魂,悲傷、迷惘的心境;凝重畫面不時飄出Son Lux所作,那如夢似幻的樂音,也精準表現經歷極大心理創痛時,現實與夢境,那開始有些模糊的界線。

 

「悲傷是個遙遠的國度,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和當地人溝通。」

男女主角背負著「經歷創痛」的人生課題,痛苦地尋求解答時,周遭的親友紛紛貢獻自己的看法、經驗,希望能夠幫助他們經歷此一時期。

當中出現一些對於「悲傷」的解釋─如伊蘭諾的父親所說:「悲傷是個遙遠的國度,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和當地人溝通」,形容地既貼切又迷惘。

至於如何走出,不再衝撞於悲傷的迴圈之中,進而影響自己的整個人生?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有許多種不同的見解,中心思想皆離不開─面對。

逃避了6個月,康諾的改變、親口說出「我想找出與現實相處的方式」,已經逐漸嶄露與創痛和平共處的祈求。

藉由對話,不停滯思考,說不定能夠釐清對於創痛的認知,以及找出對應的方法。

 

與創痛和平共處

內心的「創痛」,沒有解藥,也無法忘卻。而「面對」,這個說比做容易的詞彙,則需消化、進而轉化為內心的一部分後,才能夠實踐在人類行為之上。

片尾的開放式結局,康諾再度散步到充滿與伊蘭諾回憶的公園;相隔約50公尺,伊蘭諾靜靜跟在康諾的身後。沒有誇張地打上「~年後」,外表平靜的兩人,看起來經歷「時間」的療癒,似乎都能與過往的傷痛和平共處。

 

「事情跟妳想像的不一樣,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放棄.....我不知道」

人生課題的不可預測,如同伊蘭諾父親的說詞前後矛盾般,我們也無法說出些冠冕堂皇的正確解答。但若面對創痛,堅強地撐過當下,無論事件的最終結尾為何,再度回首過去,總是會留下那麼一道熾熱的生活軌跡吧,我是這麼相信著。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