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導演喬治米勒透露最初的《接觸未來》是相當接近《星際效應》所要傳遞的內容

2015/05/11|新聞快訊
by JeanLin
文/Jean

科幻電影是一個相當深奧且有趣的電影類型,除了各式各樣炫目的特效畫面之外,如果處理得當也能夠引發觀眾去思考人類與科技發展之間的關係、社會變遷等許多議題,而許多導演也都會有自己的一部科幻代表作。其中在 1979 年至 1985 年帶來《衝鋒飛車隊》(Mad Max)三部曲的澳洲導演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在1997年原本是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以及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主演的《接觸未來》(Contact)的導演,而後因與華納影業意見分歧而退出,隨後由《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系列導演羅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接替執導。

而喬治米勒在暌違30年後親自執導全新的《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並且再次與華納影業合作,日前接受Collider訪問時也談到了當時辭退《接觸未來》的緣由,是因為想挑戰華納影業接受的程度,並且到現在他都還沒看過羅勃辛密克斯接替導演後的成品:
「我還沒看過《接觸未來》,不是因為我不尊重羅勃。跟原著小說作者卡爾薩根(Carl Sagan)及他的妻子安德魯晏(Ann Druyan)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在編寫劇本,是我一生中最巔峰的時刻之一,當時能夠與許多科學家見面討論這部電影也是相當美妙的一件事。但隨著時間過去,很明顯的華納並不打算將我深感興趣的這部作品產出,他們想要的是更加有把握的,因此我們同意分道揚鑣。接著有人將華納將要製作的版本的劇本寄給我看,基本上就是回到一個更加保守、且墨守陳規的內容。」

那喬治米勒的版本跟羅勃辛密克斯的版本又會有什麼不同呢?導演也作了詳細的解釋:
「我不會說它會成為下一部《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但是其中會少了很多強迫觀眾接受的直接訊息。多數在劇本中富含戲劇性的東西,在最後被完成時,呈現出的都是人們在談論著一件事物他們應該要被感同身受,而這樣的東西在許多電影裡面已經有太多了。我想他們還不夠信任觀眾。比較起來《星際效應》是更接近我們所完成的腳本內容。」

當然,這樣替換導演的事情早已屢見不鮮,而不同導演對同一個劇本絕對也會有不一樣的詮釋方式,只是很可惜我們永遠也沒辦法知道另一個版本會是什麼樣子。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