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改變商業電影模式的不朽之作!從《大白鯊》揭露「夏日賣座電影」的真相

2015/06/23|新聞快訊
by CannyYen
文 / Canny Yen

6月20日是電影《大白鯊》(Jaws)上映四十周年,這部電影對於電影工業而言,帶有革命性的影響,雖以現今標準而言,票房數字可能並不突出,但在當時已造成轟動。


1975年,《大白鯊》首三天上映就賺進七百萬美元,並在第一個星期就創下一千四百萬美元的好成績。更在上映59天後,在全球締造一億美元的票房紀錄。雖以現在的標準,這金額可能不足掛齒,但在當時能「鯊」出這樣的成績,已讓人驚嘆不已。


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的電影不僅是票房保證,他更能創造夏日賣座鉅片。但真正奠定他造就好萊塢夏日電影熱潮,是在電影《大白鯊》和《星際大戰》(Star Wars)發行兩年後。


當時,尚未建立一套行銷大規模、高成本電影的模式, 直到1939年《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和《教父》(The Godfather)相繼在12月和5月(《真善美》和《教父》分別在1965年、1972年)上映,並創下票房佳績。當時,部分人認為《大白鯊》造成的夏日電影風潮僅為曇花一現,只因為是依照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原著暢銷小說,將電影場景設定在夏日炎炎的海邊,才會形成夏日熱潮。



然而,在電影《大白鯊》和在五月上映的《星際大戰》相繼成功的情況下,證明夏季是推出賣座鉅片的絕佳時機,同時這也證明了電視在行銷中扮演重要角色。


1975年4月9日,《大白鯊》上映前兩個月的宣傳期間,《大白鯊》也成為電影史上第一個在有線電視黃金時段播出廣告的電影。電影廣告從6月17日至20日在23個電視頻道播出30秒,穿插在當時的熱門電視劇《歡樂時光》(Happy Days)、《華頓家族》(The Waltons)、《桑福德和兒子》(Sanford and Son)和《洛克福德檔案》(Rockford Files)之間。


《大白鯊》在全美超過409間戲院上映(只單計算上映戲院,不包含戲院影廳數。)雖然與1972年的《教父》相比,僅是小幅度的進步,但這對同類型、近兩世紀前的經典怪獸電影《原子怪獸》(Beast From 20,000 Fathoms)而言,已經是一大躍進。據Daily Variety於1953年6月16日的報導,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已在1,422家電視和廣播公司大播映廣告,為電影宣傳。《原子怪獸》雖在當時引發熱議卻無法反映在票房上,由此可見,好萊塢在宣傳方面反應有些緩慢。


其他類型的電影雖已開拓完整,但行銷哲學卻依舊維持著「拿了錢就跑」的態度,而非注重如何製造話題效應。而《大白鯊》與以往不同之處並非在首映會的規模大小,而是持續性,《大白鯊》能在上映第17天拓展到464家戲院播映,並在59天延燒至954家,同時也達到票房一億美元的票房紀錄。


《大白鯊》的成功讓環球電影公司和製作人大衛布朗 (David Brown)、理查賽納克(Richard Zanuck)鬆了一口氣。因電影預計花55天拍攝,期間卻遭逢拍攝用的機械鯊魚故障和在水中拍攝等種種困難,導致電影延長到159天後才殺青,預算更是兩級跳地增加至7百萬美元。


幸好《大白鯊》非常賣座,在上映後三星期就回本,也成功在影史留名。[Source via Variety]



[caption id="attachment_53979" align="alignnone" width="2000"]《大白鯊》片場照片,史蒂芬史匹柏開心在鯊魚道具嘴中嬉戲。[Image via Filmmaker IQ] 《大白鯊》片場照片,史蒂芬史匹柏開心在鯊魚道具嘴中嬉戲。[Image via Filmmaker IQ][/caption]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