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專欄 / 《六個尋找電影的影評人》尋找一個影評人的身份證明

2015/06/27|
by seboxhong
文/ Oliver

自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影評人成為台灣電影最積極的推手,影評自此成為電影美學研究,甚至文化改革非常重要的角色。走過九十年代的台片大低潮,遭逢本世紀初網路生態的多階段變化,台灣影評人從立場、定位到影響力皆備受考驗。

以台灣新電影做為起點,分成三個階段,邀請代表新電影世代的黃建業、李幼鸚鵡鵪鶉;代表90年代的聞天祥、但唐謨;以及本世紀崛起的塗翔文、香功堂主等六位影評人接受訪談。期望透過他們分享自己對影評的諸多想法,一窺三十年來台灣影評文化的脈絡發展,同時順勢引領讀者重新思考「影評人」三個字背後的多重意義。

IMG_8000

聞天祥專訪精華

您曾在專訪中說:「我只想在透過影評回顧自己的淺陋同時,還期望能找到自身對電影的激情和文字的節奏,展現自身對於電影與文字的熱情。」,您是怎麼看待影評?對您來說影評的責任是什麼?

我覺得這個東西其實沒有辦法去界定。當然今天我覺得所有的寫作都希望它能夠產生力量,不然它發表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我們可以浪漫的說我是在跟同樣喜歡電影的讀者溝通,或者是一種很奇妙的一個交流。但是當你被認可的時候,顯然你的論點或你的文筆是被這個環境或是被讀者所接受的,你才會有地盤,你才會繼續持續寫下去的可能性。尤其當這個版面越來越難得的時候,所以我當然覺得影評要寫得一家之言,它才特別,它才有它的價值在。

能否請您對比當年影評人的影響力與現今影評的差異,影評人是不是有影響力沒落的趨勢?

我其實從來就沒有覺得影評人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我覺得80年代的那種影響力可能比較大,因為它伴隨著電影運動的興起,以及不同陣營的那種對立,所以它更有所謂評論的味道跟勁道。當然90年代以後我覺得是影評的方法變得更多元,也就是說喜歡、憎惡、批評一個電影的理由,它就變得有更多可能性,而且被運用在電影的討論上面。可是影評真的可以讓一部電影起死回生或者是讓它被打入地獄嗎?我倒不覺得有,它應該沒有那種那麼大的權力。

IMG_7730

塗翔文專訪精華

您認為策展與影評人的角色有什麼關聯?策展是否是影評人影響力在社會實踐的延伸?

整體上來說,跟這些年輕朋友相處辦影展,其實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因為你要管一整個影展的團隊,你要規劃一整個影展的節目,甚至你要跟非常多國內外的電影界人士去運籌帷幄一些事情,無形之中的成長跟進步是非常快的,所以這三年內我真的學得非常多。你每一個決定,不是只是眼前的決定,而是整個四、五千萬的預算的電影節的走向。像是那年我們決定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進來影展首映,後來電影很成功,我沒有說我們那麼偉大,都是我們的功勞;但是你至少決定了它被很多人看到,有機會第一時間去擴散這個電影的口碑。你後來會發現策展是有使命感的,因為你做這個電影節,不是只有把很多片子選來給大家看,然後嘉年華就結束了,其實你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很多事情。

能否請您比較當年影評人的影響力與現今影評的差異,影評人影響力是不是有沒落的趨勢?並談網路媒介造成的人人是影評的現象。

其實影評權威性是一直在下降,在過去的年代,聯合報的影評是有巨大的影響力,是有一定電影閱歷的人才有辦法寫。所以當聯合報第一次打電話來邀請我去寫,我在家裡幾乎是睡不著覺的。感覺到你被肯定,人家來邀你在報紙開一個版面,而且是我小時候看影評的報紙。雖然我知道我現在寫的影響力跟我小時候的聯合報影評影響力已經是天壤之別,但是對我來說,它還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我的觀念在這方面是很老派,我覺得影評一定要有一定的條件。我自己心裡有一把尺,我很確定知道你必須要有哪些條件你才能夠做這件事,但環境跟你自己嚴格的要求不見得會等量的。

網路發達的現在就是眾聲喧嘩的時代,你打開你的臉書,不是你塗翔文講的話比較了不起,今天只要有一個人說了一個什麼,他被十萬人轉載,他可能對這個電影的影響力遠遠大過於你這個被人稱為影評人的人。在台灣影評人是被很多人羨慕,「哇!你有看過好多電影,你可以對電影論生死,好了不起。」可是我覺得我沒那麼高的地位。我很認真的寫我每一篇的文章,但我不知道我的讀者在哪裡,所以每次遇到有人跟我說,看過你的文章,我是真心覺得很不可思議。每天報紙上有這麼多鹹酸辣的新聞,誰還會去看那一格小小的文章?在這方面我不是很有自信的,但我還是很努力地寫,只要我的編輯告訴我還有人看,他覺得需要這個文章,我就繼續寫。但是我覺得台灣影評的影響力其實是非常低的,可能在某一些類型的電影還是有,比方說我們寫了《冬日甦醒》(Winter Sleep)可能會有影響,藝術電影的觀眾有可能會因為看了我的文章而去看。可是你說我寫《變形金剛》(Transformers)我覺得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力,現在的每個人對「影評」這兩個字看待的方式跟態度已經很不一樣。我自己有一個很嚴格的要求,對我來說寫影評是很神聖的一件事,所以寫每一篇文章對我來說還蠻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很嚴肅的評論。

這種因為科技跟時代推動的事情是你沒有辦法去控制它跟阻擋它,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時間會淘洗這些東西,所以我比較大方向期待的是大家對於評論的要求會自然的提升。比方說你看的電影多了、學的理論多了、閱歷多了,很自然有些人寫的東西,你就會覺得他很弱、很膚淺,他就會被淘汰,那我希望我在很多人心目中是被留下的那個。

您是怎麼看待影評?對您來說影評的責任是什麼?

第一個,你的文章一定要有見地。我所謂的見地是評論應該要有理論基礎,就是在文章裡我看得出你的理論基礎的脈絡是什麼?你對每一部電影基本的切入角度是什麼?如果只是寫寫心得、好不好看、這故事在講什麼,我認為只要有一些文字能力跟閱讀能力的人都可以寫,那不叫影評。所以對我來說他必須要很清楚地可以抓出電影概念、電影優劣與美學風格上的特殊性,然後具有理論跟歷史背景在裡面,這才是一個評論。

在台灣我一直不覺得影評是一個工作。我的認知裡可以稱之為工作就是你能以它維生的。可是在台灣可以只靠寫影評不做其他事維生的人,可能只有李幼新吧!其他人沒有。在台灣這部分是很難的,就是你單純只寫影評不做其他的事情。

但我從來不覺得影評要鄉愿,我一直認為你可以認真而有誠意的去批評,但是你不可以訕笑人家,或是漫罵人家。因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花了錢,而且很認真的在拍一個電影,他可能拍砸了,而不自知,但是你不能否定他曾經的努力跟付出。對每一個作者來說,電影就像他的孩子,我的孩子可能生下來有些缺陷,你可以說他生病了,但是你不能說:「他斷了腳,哈哈哈,他看不到,你活該。」對我來說是有很清楚的一個差別。批評一個電影,比讚美一個電影難非常多, 因為你必須要很誠實的知道電影的問題在哪裡,你要指出來,但是你不能讓人家覺得你是在挖苦他,或是在找碴,而是你真心覺得這個電影哪裡有問題。我自己的想像是,你應該用這篇文章,不管他是八百字、一千字或一千五百字,指出他的缺點,你應該讓拍這電影的人、跟看電影的人,信服你說的話,即使不百分百的認同,至少他可以理解你說的問題在哪裡。

作者簡介

卓庭宇

1999年生平第一次在電影院看電影,從此對影像重度成癮。讀文學系卻愛電影比文學更多,將電影當作精神食糧,以求在這百般無聊日子裡多點生氣,並期望有一天能找到只看電影就能活下去的方法。

黃柏翰

求學的一路上,總是有貴人相助,平穩人生之中發現電影是一種生活的重要調劑,使平凡無奇的生活裡找到了不一樣的驚喜與感受,從各類電影的影評論點中,找到自己另類思考層面。

詳細資料

ISBN:978-986-5733-27-8

規格:平裝 / 150頁 / 32k / 21.0×14.8 cm / 普通級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購書地點

紀錄工坊(台南市成功路689號)

全台友善書業合作社社員書店https://www.facebook.com/tafrboinsuco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