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突破自己的心魔!《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導演克里斯托夫談論改變他事業的關鍵因素

2015/07/28|新聞快訊
by seboxhong

文/ Sebox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導演克里斯托夫邁考利(Christopher McQuarrie)在1996年以《刺激驚爆點》(The Unusual Suspect)拿下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之後在2000年的推出了導演作品《綁票驚爆點》(The Way Of Gun),但克里斯托夫的導演事業似乎在2012年執導《神隱任務》(Jack Reacher)後停了下來,專心致力於劇本寫作。但真正讓克里斯托夫停下來的原因究竟為何呢?他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的訪談中談到自己在這個部分,是如何突破障礙再次拿起執導筒。


「我的事業在我停止拍電影之後就改變了。我真的很相信有人曾經跟我說過的,如果你寫的劇本很棒,就會有人把它拍成電影。在某種程度上,籌劃《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Valkyrie)這部電影是非常不明智,它是一個關於納粹的獨幕劇(One-act ,全部的劇情都在一幕內完成的劇碼),而角色最後全部失敗然後死亡。這並不是一個觀眾會喜歡的題材,但我還是在我最不羈的時期繼續完成它,當然我同時也一邊找尋可能會喜歡這個題材的人們,到處詢問大家的意見,希望他們可以幫助我完成我的夢想,儘管那不會是他們最有興趣的題材。當《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完成後,我感覺到那是我在從事電影工作的期間裡最棒的經驗,我學到很多東西,我也得到了新的技能。我到現在也還是覺得,我不在意我會不會再拍下一部電影,我已經度過了強迫自己做電影的這一關。」


而在敘述自己當時面臨的難關後,導演也在訪談中談到改變一切的關鍵會議,他與一個帶著提案來尋找投資人的傢伙開會,在回絕他的過程中他突然發覺到,他已經不是那個到處找人幫忙的人了,他正坐在這樣的角色對面的位置,他不再是被剝削的人,他成為了一個剝削別人的角色。經歷過這樣相對的極端狀況,導演做了一個結論:


「你只要專心一致執行你的計畫,不要去管後果,因為你不能控制結果,我不能控制電影好看或難看,我也不能控制觀眾會不會喜歡它,我更無法控制人們到底了不了解我想要說的,我放在電影裡那一點點的東西,我只能控制我所做的一切。」


聽完導演如此的說法,或許不能夠完全套用在每個人身上,但或多或少都能幫助到在工作壓力下的每個人,找到一條不被自己綁住的路。無論如何,導演克里斯托夫邁考利突破困境的作品即將上映,觀眾們可以從電影來檢視一下導演這幾年來的努力,當然更可以在觀看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的玩命鏡頭時,紓解一下平時工作的壓力。


《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敘述伊森韓特與他的團隊必須執行史上最不可能的新任務,消滅一個神祕犯罪組織「辛迪加」,這個組織成員個個身懷絕技,而他們的目標就是:摧毀IMF!《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卡司包括賽門佩格(Simon Pegg)、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以及文雷姆斯(Ving Rhames)、亞歷鮑德溫(Alec Baldwin)、蕾貝卡費格遜(Rebecca Ferguson),以及全新反派角色尚恩哈里斯(Sean Harris)以及中國女星張靜初,7月30日台灣同步上映。(Collider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