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專欄 / 《阿罩霧風雲II:落子》:台灣紀錄片最特殊的風景

2015/09/27|
by OLIVER
文/ Oliver

從《阿罩霧風雲》開始編導摒棄了擁有絕對高度的宏大史觀的俯視角度,轉以霧峰林家成員在動盪年代中的掙扎抉擇為視角,家族抉擇角度迴避掉許多史觀上的爭議,由個人家族出發的觀點看似容易陷入煽情的陷阱,但戲劇重現的停格手法,在令人驚訝疑惑之餘,亦產生了冷靜疏離的距離史觀。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紀錄片,《阿罩霧風雲》選擇了一條安全的描繪路線,但在手法上敢於挑戰觀眾的接受程度,雖在技術層面略顯尷尬,初次嘗試的戲劇重現與停格手法都難掩不純熟的技法缺失,卻倚靠故事與旁白鉅細靡遺建立了整個霧峰林家的發展脈絡,從而以小窺大,透視島國歷史的多變。

首部曲自霧峰林家遷台開始,終於甲午割台,此時為局勢變化最為劇烈的發展時期,但故事主線相對集中,雖然夾敘許多時代背景、戰爭情勢的動畫解說,但所有的旁枝末節都在為林家的歷史服務,所以脈絡非常清楚。從這一部份可以見得考據的用心。過去曾因為打工需要研究過相關歷史,總是為林家龐大的家系族譜傷腦筋,第一集《阿罩霧風雲》整理出一條清晰的家族發展脈絡,實屬不易。

《阿罩霧風雲II:落子》相對於第一集的脈絡焦聚與技術缺憾,表現了截然不同的企圖,歷史推進到了近代爭議性較高的日治與國府遷台,可以發現在史觀的選擇,以至於用字遣詞都盡力維持簡述歷史、服務歷史的這個核心。另一方面整個家族的離散替紀錄片能否焦聚且有脈絡的敘事設下極高門檻。作為一部以霧峰林家為視角的歷史紀錄片,整個家族在時代洪流下的「離散」成為不可缺少的焦點,整體的取捨變得異常重要。擇一人主敘無法彰顯豪族時代離散的無奈;過度介紹四散的族人又會使紀錄片缺乏完整的論述。

基於種種限制,《阿罩霧風雲II:落子》雖然成功在爭議年代中建立了中立史觀,但這一史觀是建立於描敘多位政治立場與信念價值不同的林家成員,囊括了共產黨、國民黨、日治皇民等,由其群像建構台灣多變的歷史樣貌。群像式的介紹容易淪為流水帳,所以編導選擇林獻堂為主要敘事對象,但畢竟要維繫「群像」與「主敘」的比例,造成無法如第一集容易帶領觀眾投射到林家的心理狀態與面臨危機時抉擇的無奈為難,但這一缺陷卻也是本片不得不為的作法。

《阿罩霧風雲II:落子》的動畫效果與戲劇重現手法都遠遠超越《阿罩霧風雲》,已不再有略顯尷尬的情況出現。但技術進步似乎帶給製作團隊更大的企圖心,《阿罩霧風雲II:落子》使用演員原音表演的時間大量增加,旁白雖然依舊是主要的敘事者,但原音表演的次數與重要性似乎有喧賓奪主的情況。據訪談得知,當初選擇戲劇重現與停格手法,主要是考量到演員口條與整體氛圍難以重現歷史現場,顯然到了第二集,編導認為技術已經可以彌補這部分的缺憾,卻意外造成了反效果,過多的歌曲合唱成為本次紀錄片最大的缺陷,雖然片末突顯了這些歌曲弔詭的時代意涵,但依然無法消彌因為演員口條問題造成的出戲感。但這一部分的企圖與挑戰並不影響紀錄片整體的成就與歷史脈絡的爬梳。欲了解這段至今爭論不休的台灣歷史,《阿罩霧風雲II:落子》依然是最可貴且易懂的入門方式。

在充滿商業紀錄片的年代,《阿罩霧風雲》系列成為台灣紀錄片最特殊的風景。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MovieXMusic

部落格: http://stu06103.pixnet.net/blog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