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on專欄 / 透視酷兒影展:台灣酷兒獎競賽單元(上)

2015/11/05|
by Odion
文/ Odion

一個影展要彰顯本身的意識價值,除了開閉幕片外,競賽單元的品質與問題意識的成熟與否,往往標誌著影展的價值與品味。今年酷兒影展的開幕片與焦點影片都無法達成這一影展的基本需求,所幸「台灣酷兒獎競賽單元」的素質顯然比開幕片與焦點影片好上許多。

《十六公里長的夜》 導演:林建和

這部由虎尾科大學林建和導演拍攝的作品,早在今年的青春影展就奪下優勝獎。這次移師大螢幕放映,看見了許多第一次觀賞未仔細注意的細節。本片的題材如許多學生製片都以家庭關係與朋友人際關係為主軸,細膩而有層次的劇情推演,令家庭關係與同志異難忘的雙軸巧妙融合、相輔相成。戲劇動作與關係隱喻的結合亦非常成熟,例如開場沒多久的陸橋下投擲汽油彈,將兩位主角某種難以言喻且無以宣洩的情感、慾火做的強烈地破題。短片中的戲劇場景與動作都絲毫沒有浪費,縝密的堆疊進後續的劇情推演之中,如偷溜進泳池這一橋段,不僅僅隱喻了兩位主角同與異的情感偷渡,更藉由泳池這個場域的特殊空間感,隔閡出了水面水下的情感湧動,其中一顆拍攝雨點落在泳池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水下兩人的關係好似詩句「雖然言語的波浪永遠在我們上方喧囂,而我們的深處卻永遠是沉默的。」極為動人。最終導演將兩大戲劇場景與動作相互整合,將水、火兩個元素交融,完成了片尾的蒙太奇,一個異男潛出水面的鏡頭,道盡了許多難以言進的情感。

《大龍鳳》 導演:莫育權

故事非常特別,帶有濃厚的奇觀與喜劇元素。電影從一個喪子母親決定要替同志兒子舉辦男男冥婚開始。導演雖然以民俗題材為主軸,卻也處處諷刺傳統宗教落伍的價值體系。開場鏡頭定置於主角家中,以神主牌(家庭價值)為視角見證喪子過程與左鄰右舍(社會價值)對好孩子的評價與定義,極簡的場面調度與戲劇動作建立了整部片的問題意識。延續開場的批判性,不僅嘲諷天主教學校的迂腐,亦嘲弄華人道教的儀式體系。加上華麗的視覺風格,令整體的諷刺味極為生猛有力。然而片尾以字幕打上歐巴馬對同婚表態的字句,大大削弱了以冥婚諷刺香港社會對同志婚姻不友善的力度,畢竟以遙遠的美國總統作為片尾結論,略嫌脫離了短片整體濃厚香港味的批判體系。

《回家》 導演:梁俊傑

本片講述一個美裔高中生與台灣高中生的戀情,同樣是學生題材,很容易將他與《十六公里的長夜》做比較。主題同樣觸及家庭關係,不同的是兩位男主角是明確的情侶關係。但本片的家庭關係處理不算細膩,大抵是多數學生製片可以見得的劇情走向,唯一特殊之處在於透過美裔學生的飄泊感擴大格局,但這一設定與意識究竟所為何事?令人有些摸不著頭緒,似乎變成僅是為了強化片尾家庭突然和解的功能性設定。片中許多場景與情節推演都略顯扁平,例如同志片必備的玩水戲,尺度雖然比《十六公里的長夜》更大,但除了裸露身體之外,並無更多可以深究的影像意涵。另外本片有許多顯而易見的瑕疵,例如字幕有三處錯字,作為影展競賽片實屬罕見。

《他月時》 導演:林美兒

短片的開始由一個男高中生為視角,透過口白講述自己愛戀同桌的女生,但最後被拒絕。由此視角轉由女高中生,審視自己發生月經這件事,看到這邊開始懷疑本片與酷兒何干?而這正是本片最令人驚豔之處,兩個主角突發奇想地拿著手電筒前往夜晚學校冒險,翻過門窗後,踩在桌椅上小心翼翼地步伐,像是對青春中搖晃衝動的隱喻,亦投射出了性別認同的模糊。藉由繫上男性領帶的儀式,加上神來一筆的女生男廁初體驗,竟形成了另類的男男戀曲,為本次台灣酷兒獎競賽片中性別意識最前衛多元的一部。

《從黑夜到白天》 導演:瑪鯊苗醬

本片為本次影展十部競賽片中唯二的紀錄片之一,但不得不說本次競賽單元的兩部素質有些差強人意。《從黑夜到白天》訪談記錄了中國多對同志伴侶與同志的父母親,回顧他們從出櫃到和解的生命歷程。但海量的訪談導致結構略嫌雜亂,難以理出這部紀錄片想要探討的核心議題何在?若僅是談一個家庭關係的和解,似乎也太過平庸簡單。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MovieXMusic

部落格: http://stu06103.pixnet.net/blog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