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從《科洛弗檔案》談電影的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 Campaigns)

2016/01/31|
by hsphere
我們都知道電影是一個虛構的媒體創作,電影裡的人、事、物對於觀眾來說都是一個建構出來的假象,那是一個與真實世界平行的世界觀,但是如果電影裡物件出現在我們身邊,會不會增加你對於這部電影的興趣呢?電影病毒行銷(Viral Marketing)簡單來說就是在闡述這個概念。

這樣的行銷手法是 2000 年後網路普及而興起的創意,特點就是低成本但效益卻大,前提當然是整體計劃要漂亮且吸引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1999 年的《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這部片的病毒行銷的成功是建立在本身電影就具備了「真真假假」的特點,因為「偽紀錄片」的關係,加上當時傳播媒介尚未普及的情況下,讓許多的觀眾以為《厄夜叢林》就是一部真實的事件,包括我在內都在後來才明瞭這部片只不過是片商故意營造的虛實感;當年導演丹尼爾邁利克(Daniel Myrick)和艾多拉多桑切斯(Eduardo Sánchez)參加日舞影展兜售她們的作品,然而四處破壁後終於被片商 ARTISAN 買下,從一開始北美的單聽上映,到後來大破1億5千萬。不過我敢說如果《厄夜叢林》拿到 1980 年代賣,就算是華納兄弟買下版權也無法造成這樣的迴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網路」。片商建立的官方網站不是介紹製作團隊,而是鉅細靡遺的交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包括了三位學生從出發到失蹤、警方的偵查過程與結果以及親友家屬的訪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讓網路使用者有著追蹤「真實事件」的錯覺,當然最後《厄夜叢林》從一開始北美的單聽上映,到後來大破1億5千萬票房,都證明了這次「病毒行銷」的空前成功。

2008年的《科洛弗檔案》,幾乎以同樣片型但擁有更多網路資源的情況下,創造了更出色、多元的病毒行銷,這部由J.J亞伯拉漢(J.J Abrams)監製的偽紀錄片,於2007年搭配《變形金剛》推出令人匪夷所思、並且沒有出現任何片名的預告:

當時在美國的我因為有幸在戲院看到了這支預告,因此我對於這部片的病毒行銷手法印象無比深刻,《科洛弗檔案》的英文片名為 Cloverfield ,把兩個字分開來看就是「幸運草原」,當然關於片名的說法有許多種,包括了Cloverfield 只是當初這部電影的代號,其實《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也有「Magnus Rex」而《黑暗騎士》也有「Rory’s First Kiss」的代號,對於愛搞神秘的J.J亞伯拉漢來說一點都不意外,或是這部片一開始的片名就是1-18-08,當然我們知道這只是《科洛弗檔案》的上映日期,甚至有人認為因為片中怪物的腳印如同一個「草原大的幸運草形狀」,最後編劇德魯高達(Drew Goddard)在娛樂周刊的訪談中有澄清這件事單純只是他的發想,並沒有任何的原因。所以,可以想像光就一支沒有片名的預告,就可以引起眾多網友的好奇,但這場病毒行銷之戰才剛剛開始。

首先,我們要先建立《科洛弗檔案》的故事內容,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不知道來自哪裡的超級怪物攻擊了紐約市的曼哈頓,而拍攝到這支逃難影片的人來自於一群紐約的年輕族群,市的,這依舊是一部「偽紀錄片」,相對的就是病毒行銷的最佳選擇,因此,你會發現當初設立的兩個網址:http://www.cloverfieldmovie.com/ 以及 http://www.1-18-08.com/(以上兩個網站前者已經轉向,後者也已失效)

最終的導向都是片商派拉蒙影業,而最重要的一個虛擬網站名為「slusho」,這個名稱也是當初片商為了掩人耳目而想的「假片名」,但如果我們將這個名稱填入網址,也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網站:http://slusho.jp/

首先這個掛在日本底下的網站,一定是一間日本公司,和片中男主角要去日本工作連上關聯,此外網站名稱Slusho其實是一種飲料,網頁中「歷史」一欄的內容可以發現有關於飲料合成物、海洋生物的線索,是否是因為這樣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海洋汙染而造成了電影當中的怪物?還記得在派對中的潔米嗎?在一個紀錄他個人生活網站的內容中可以發現,Slusho這種飲料會引發一些「異常行為」:http://www.jamieandteddy.com(密碼jllovesth)



另外,當時的病毒行銷中,更虛擬了兩個公司的對立。上述的Slusho飲料的母公司Tagruato是一間探索深海生物的機構(從Slusho的歷史更能瞭解這方面的正當性),然而另一間名為Tidowave的公司卻極力反對這個行為,此外於2008年1月時,Youtube也出現了報導了相關鑽油台因為不明原因毀壞的影片:



這個影片就是當時片商的做法:「創造一個國際事件」,它們錄製了8個不同語言的新聞播放片段,報導了這次不明原因的破壞,故意放出一個「病毒」於全世界蔓延,並且第一次釋出怪物的身影,這些片段在短短的4週於全世界的部落格、網站蔓延,徹底地達成「病毒行銷」的成果,讓《科洛弗檔案》這部奇怪的故事、沒有大牌明星、導演的電影,當年居然開出了4000萬的首周票房。

此外,你也可以發現片中的主要角色,也同時擁有真實世界中的部落格(MySpace),包括了勞伯、貝絲、J.J、莉麗等。

其實因為網路的普及,包括了《黑暗騎士》、《第九禁區》、《靈動實錄》…等等都曾使用過病毒行銷,近年更以《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更為經典,在電影上映前釋出了許多相關影片,來營造整個電影故事的龐大。

計劃發起人在電影故事50年前的演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7gspHxZiI

機器人大衛的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mbqH_z7jM

女主角的求職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PNTIZeJzY

當然這類的行銷手法已經不止運用在電影上,不過電影本質上就是一個虛擬的創作,如果能在上映之前創造一個觀眾好奇的新聞點,在現今如此氾濫的網路社群中是非常驚人的,如前陣子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來台宣傳死侍,就充分利用了死侍打破第四道牆的特性,以最熱門的時事透過社群平台直接與當地的影迷、觀眾互動。

《科羅弗檔案》的續作《科洛弗11號地窖》將於今年上映,而即日起你也可以在中華電信 MOD 觀賞這部經典的怪獸偽紀錄片!

參考資料:Cloverfield 的真實性與宣傳

相關新聞

留言區